81. 山間的療養院

在香港這個地方,問症時一定不可不問兩個本地流行的疾病——乙型肝炎和肺結核。尤其是後者,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現,不只是大家熟知的久咳不癒或咳中帶血,也可以是骨痛、長期低燒等。

原來香港在肺結核病的治療上貢獻不少。有次上課被抽問結核病的療法,我心想終於有一條問題我是有把握的了!由於肺結核的抗生素療程可長達數個月,所以現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患者需於醫護人員觀察下每天服用抗生素,以確保病菌不會因病人漏服藥物而未被殲滅,甚至產生抗藥性(註一)。所以去年才有單新聞,有患有抗藥性肺結核的病人失約,沒有依時在診所出現服藥,最後要出動警方把患者尋來,以免一場公共衛生危機的出現。

我「懶醒」地補充說香港的療法跟隨世衛的建議,醫生卻說原來香港是最早推行這招數的地區之一,因為在香港的成效顯著,所以被世衛納入其指引之內。當然,要病人每天都指定診所報到,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或者可行,但在其他國家未必那麼容易實行,不過這是後話。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肺結核病的治療與現在截然不同。當時有醫生深信,在清新的空氣下運動和休養才是治療良方,甚至在山區開設療養院,給病人的處方是空氣療法(註二)。

黃竹坑也有所醫院專門醫治結核病,醫院被山群圍繞每次到那裡上課都覺得像去了趟外國,而醫院大樓矮矮的,甚至有點似渡假村的味道。醫院建於此地,大概和百多年前的療養院選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到了醫學第五年,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到教學醫院以外的地方學習。在這些所謂「peripheral hospital」學習的經驗與之前不同,各個醫院的老師各有特色,有些比瑪麗醫院的更忙、教學内容也更務實,有些卻有空間也願意坐下來慢慢跟我們打理基本功。這所醫院的醫生大概就是後者,每次上課時我非但沒有之前的戰戰兢兢,反而因他們的好脾氣與鼓勵的言語而驚訝。雖然我的内科知識一直以來都很差,但這個星期上課時也覺得自己不完全是垃圾。換著是去年,早已經被醫生追問的啞口無言了吧。在這所醫院上課,也有一點被「療養」的感覺,哈哈。

題外話,這些醫生都是義務教導學生,其實醫學生的育成,真是許多人的功勞呢。

註一:這個療程名為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詳情可見:https://thorax.bmj.com/…/thoraxjnl/54/suppl_2/S42.full.pdf

註二:閱讀更多:http://exhibits.hsl.virginia.edu/alav/tuberculosis/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