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認識民主呢個concept
係小學常識書教選舉和被選舉權
而家教科可以重寫喇
因為根本唔係事實
月份: 七月 2016
MBBS VS MbChb
兩間醫學院可不可以停止互相攻擊

42. 給獨遊中南美的女孩:
女生一人獨遊成了潮流,遊覽中南美洲出現在許多人的bucket list裡。但是,安全意識不是在香港鍛煉到的,我剛抵步墨西哥時,不少本地的墨西哥人和華人用自己的經驗提醒我該注意的瑣碎事情。我覺得網上浪漫化的文稿很多,但實際的practical tips卻很少,希望以下能讓獨行的女生提高警覺。 🙂
1. 別相信任何人,別輕易讓人知道你懂本地話
背著大背包出遊,最喜歡當然是結交朋友啦。但東方面孔的我們到中南美洲很受注目,他們覺得中國人都是比較有錢的,所以難免有不軌企圖。就算我懂本地話,面對的士司機offer免費載我一程,或者街上的男人說「Don’t walk alone, let me walk with you」,我都不會露出我明白他們說話的神色。你冷漠,他們自然會無癮離開。當然,在餐廳裡說本地話倒會讓老闆對你印象深刻,甚至免費請食物,墨西哥人很熱情的。 😀
2. 分開幾次到找換店,甚至不去找換店
我們都懂「錢不可露眼」的金科玉律,甚至會把錢分開幾處放。但去找換店換錢,卻是最危險又最易走漏眼的一步。有店舖和小偷強盜為一伙,你找換的金額大,他們會暗中通知歹徒行劫。
3. 越多人的地方越安全,避免乘的士
上網看美國人遊墨西哥,他們最怕乘墨西哥巴士,因為它們沒有路牌又嘈吵,反而寧願的士出入。我覺得多本地人的地方反而安全,只要問準路線,用電話的GPS認路,一個女孩乘巴士比單獨上的士安全得多,更可多感受本地風情。這裡有的士司機見你一個女生,一上車就打電話通知同黨,你一下車就搶劫你。整件案件怎也不會算到司機頭上,所以這對它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呢。 :S 如果晚上一人一定要乘的士,一定要行李及乘客一同離開車子後才從窗子付錢,如果司機臨時改價錢,或者耍手段屈你給不夠錢,放棄追究,當破財擋災吧。
4. 酒店的最後一夜最危險
這點我是來這裡後才知道的。背包客平常住hostel,最擔心的不過是遇上creepy古怪的室友;但在這裡就是住酒店,也要多加提防內鬼。酒店的保險箱不保險,今次跟我同行的朋友的相機、提款卡就「密室逃脫」了,唯有說自己倒霉。他們說在酒店住的最後一晚最危險,最多集體綁架、加害事件,因為警察或大使館查問上來,酒店只要推搪說旅客已經check out,不知去向,就能跟事件撇清關係。所以本地人若要在一個地方待長時間,他們會換幾所酒店,或者比原定旅行日子book多幾晚,以防萬一。一個女生在外要保護自己,也可以借鑒一下。
5. 用個小鎖頭鎖著隨身行李,證件隨時一定跟身,身體的身
這裡的petty crime雖然沒有歐洲的猖狂,但也時有在餐廳、機場整個背包被偷,放在桌面的電話無聲無色不見的情況。雖然看起來很蠢,但我會用個小鎖頭鎖著背包,有時候甚至鎖到椅子上,以免上個廁所就不見行李,代價太大了。財務被偷事少,證件被偷才是最麻煩的。在這裡美國簽證很值錢,偷護照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是想轉賣美簽。所以「證件跟身」,不只是放在隨身行李,更是放到最貼身的位置呢。
6. 扮cool但不要帶耳機
看過有文章說獨遊女孩一個人走路戴太陽眼睛、耳筒,會給人生人莫近的感覺,給想勾搭你的陌生人吃閉門羹。我卻覺得前者還好,戴耳筒反而會令你警覺性降低,走在貧窮的中南美地區更會令你惹人注目。作為遊客都是越低調越好吧,在貧窮的國家就不要太張揚了。要騷擾你的陌生人,不管你是否扮cool,都會跟你搭訕的,所以無甚麼用。
7. (進階版)戴一個搶劫專用錢包
為甚麼說是進階版呢?因為我自己沒這樣做過,反正我一個人窮遊也沒甚麼錢好偷的。但住在這裡久的華人都會準備一個錢包,裝着幾百元和幾張已cut信用卡,遭人搶劫時直接給犯人,是為明哲保身之舉。一個跟我談話的華人在這裡住了十年,曾經一天之內三次被不同的劫犯用槍指著額頭打劫,就是靠這個方法平安逃脫的。如果你想多重保障,也可以預備一下的。
-
墨西哥好像很危險,但其實世界各地有人的地方就有罪,就有罪案發生,所以只要比平常在香港提高警覺,留意周圍環境,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的。以上一些平常在香港不會特別留神的小tips,希望能給準備一個人闖蕩的女孩一點心理準備,一切安全至上,就不用太擔心了。 ☺
–
圖片解說:伴隨我兩個月的背包,裝著我所有衣服日用品,辛苦你了~

41. 人在墨西哥(十):一次「義遊」教會我的事
之前去過幾次service trip / 義遊 / 短宣,所反思的都沒有這次去墨西哥的來得深刻。可能是時間長,或者大家同聲同氣,所以感情放得特別深厚。
對「義遊」這件事本身,我想說的是:
1. 義遊不等於旅遊
去玩就是去找娛樂,去做義工就是放棄娛樂時間,如果一心想著怎樣把旅遊景點塞進時間表中,到頭來只會兩邊不著岸,服務對象變了配角,變了我們找樂子、自我感謝良好的對象。
2. 不要打亂本地機構的運作
曾經去過落後地區教英文,但我總想,每次去幾天,每隊人又教不同題目,最後會不會令服務對象無所適從呢?我們自己學語文,也不能斷斷續續斬件學吧。我也看過文章說,因為義工的英文明顯比當地老師好,義教隊走後學生反而失去了對老師的尊重。
好像我看見墨西哥的戒毒所採取沉悶又公式化的治療方法,也不能一下子提出意見。當地牧師提醒我,我從老遠來當然能為本地機構帶來新衝擊,但我走後女孩們仍要服從於職員的指示,所以不可以破壞二者間的互信啊。
3. 尊重文化和教導知識之間的平衡
二人相處本應是平等的關係,但當我開始向當地華人分享公共衞生的資訊、或者向戒毒所的女孩說我對她們life problems的看法,我就變了站在高處的強者。我有時候不斷反覆問自己,我有評論他們的資格嗎?他們會不會把我看為一朵溫室小花,或者一生都沒經歷過挫敗的幸運兒,心裡對我的建議有hard feeling?當他們每天營營役役連休息時間都沒有,我怎能高高在上地教他們定時吃飯每天運動,毫不了解他們的難處?這個平衡很難拿捏,我只能小心翼翼,不好讓我來自香港這個比較privileged的背景在言談之間顯露出來。
4. 怎樣才算真正的尊重
到過柬埔寨service trip,每說一句話都要人翻譯,跟小朋友只能用身體語言溝通,那種「講不出聲」的無奈和難處至今還歷歷在目。隔重紗的溝通,其實中間失去了很多感情和意思,也會令服務對象不能真正打開心扉吧。
另外就是整個「義遊」有多長時間。有時候我想,去孤兒院派一次糖、去老人院探一次婆婆,其實能建立多少rapport?服務對象明知道剛跟你打好互信關係,之後就要分離永不相見,他們能對你的到來有幾雀躍?與其說我們去做義工,不如說他們在滿足我們想施捨的慾望。
我很幸運,懂得華人和墨西哥女孩的母語,可以直接跟他們談話。學校又能給我八個星期的時間慢慢做,逐步逐步讓他們接納我這個intruder,再跟我說他們的故事。所以我才放得特別多感情,感受特別深刻,也有幸說得出以上一番話。
我也明白不是所有去義遊的義工對afford到長時間和學習當地語言的決心,但只希望大家一窩蜂去之前先想想,我們做義工是為誰而做?所做的真的對他們利多於弊,還是只是我們一廂情願覺得他們需要這些服務?我們想趁機去落後地方見識開眼界,還是想真心服務對象交心?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理性討論。
圖片解說:戒毒所的女孩知道我離開Ensenada後再也不會相見,臨別時把她們在戒毒所裏的珍藏送給我。因為就算我會再回到這個地方,裏面住的也不會是同一班人。她們一早已經確定在這裡遇見的所有人(包括我)也是萍水相逢,所以離別不會很傷感很不捨,只會祝福大家不要再在戒毒所這個地方相見。
—
隨著elective完結,一連十集的《人在墨西哥》系列也到達尾聲了。我之後會寫在墨西哥的遊記,請繼續多多支持~

40. 人在墨西哥(九):為什麼中國人在外地不受歡迎?
中國人是很特別的品種,無論到哪裡都是別樹一格。有個在墨西哥居住幾十年,落地生根的唐人跟我說:有煙(炊煙)的地方就有中國餐館。我的確在這裡,每走幾條街就看到一所餐館。
中國人散佈世界各地,本應將文化、習俗等「軟實力」也帶到各處,但為甚麼唐人在外國反而不受歡迎呢?我不是人類學家社會學家,但在這裡看多了中國人的處事方式,心理也略知一二。
—
1. 有風駛盡𢃇,有錢要賺盡
我跟一些正在讀大學的華人第二代談天,他們都說跟「呂宋」(他們對墨西哥人的稱呼)打工比做餐館開心。不管你是不是同鄉,很多唐人老闆壓價、待遇差、態度差是等閒事。中國人在海外大概也是有義氣的,但一講到銅臭事就不一定了。唐人會把自己房子分租出去招呼同鄉,但有些會乘機抬高價錢,不會因為你是同胞而「友誼價」招呼你。有墨西哥人甚至坦言:他們喜歡中國菜,但對中國餐館的老闆沒甚好感。
2. 過份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到異鄉講求融入當地人社會,但中國人卻把自己的一套一舉搬到其他地方。在這裡的華人戲言,其他民族只是移民過來,中國人把整個城鎮搬過來了,就是所謂的Chinatown。我從此引申想:一方面保留自己文化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是不肯接納和融入外地的生活方式,一直不把外地當為家。有人在這裡住了幾十年,除了數字和食物外,一句西班牙文都不懂。你不去接受別人的語言文化,怎能叫別人接納你呢?
3. 對別人的文化不敏感(culturally insensitive)
住墨西哥的中國餐館老闆一定記得「狗肉事件」。西方人愛狗,但偏偏中國人吃狗肉的形象深入人心。幾年前果真被墨西哥人發現有中國餐館 literally「掛羊頭賣狗肉」,一夜之間全部中餐館生意一落千丈。 先姑勿論吃狗肉是否符合道德,我倒認為這是中國人culturally insensitive的最佳例子。不論你在祖國如何把狗肉當成山珍海味,到人家的地方就應尊重人家的文化。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還要撒謊遮掩事實,紙包不住火,難怪一「爆煲」,別人就集體杯葛你吧! 很多香港人看不過眼中國人不文明的行為,我覺得歸根究抵都是對別人文化不夠敏銳度的緣故。插隊、隨街大小便,你在自己家做就好了,何必到外地都要堅持做人家文化不允許的事,犯眾憎呢?
—
我絕對認為墨西哥的華人需要更多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的支援和幫助,但我也絕不能對這個民族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在中國人改變這些劣根性行為前,他們仍然會被外人不瞭解,被外人討厭啊。如果我只因他們與我同一膚色說一樣的語言,如果我只因他們是我的服務對象,就對他們最根本又顯而易見的問題避而不談,那我只是偽君子式的「報喜不報憂」,that’s not what I want to be。
—
以上純屬我對一部分中國移民的觀察,當然我也和很多沒有以上問題的唐人交了朋友 🙂
圖片來源:simplereminders.com
平安藥事件
好文齊分享~

Day 50. Tamales
Day 50
墨西哥也有糉,與中餐的糉大同小異,叫tamales。他們用香蕉葉包著裡面用粟米做的粉團,粉團裡的餡千奇百趣,可以是鹹的雞肉、豬肉,也可以是辣的辣椒芝士,更可以是甜的水果口味,如菠蘿、粟米(粟米包粟米,好像白飯壽司,哈哈)等。據說tamales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遠古時代的中美文明(如瑪雅、阿茲特克Aztec等),當時士兵拿他們來當隨身食糧。
墨西哥人通常在節日(如聖誕節)才會自己做糉,因為工序繁複(也很像我們端午節才吃糉子呢);平常則只會在街邊小販檔買來當作早餐或晚餐吃。
相片裡中間是未拆開的tamales,左邊是辣椒芝士口味(my favorite!),右邊是士多啤梨味~

Fiesta
Day 48
鄰居說同事的godson開派對(fiesta),他們看你是外國人,又和主人家有一點點關係,你直接去say個hi去「踩場」沒所謂。
這個城市每個小區都有個公共空間,供住客租用。為了開派對他們可以一舉花掉所有積蓄, if they have any。男孩十二歲生日是大事,因為這代表他們可以第一次領聖體(聽他們說的,抱歉我對天主教教義不熟悉);女孩十五歲生日(quinceañera)是超大事,弄得像婚禮一樣華麗。
設備簡陋不代表招呼不周到,主人家親自煮食物弄甜品,佈置得美侖美奐。配合著拉丁美洲風情的音樂和姍姍來遲的客人(他們在開始時間兩小時後才陸續出現),我很確定自己身處墨西哥,一個屬於fiestas的國家。
以民生包裝政治
[幫手宣傳!]
昨日立法會二讀醫委會改革草案流會,但草案一天未被剎停,風險一天仍在。這些行動,希望向大眾講解出議案如何以民生包裝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