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中秋節的意義

進入了臨床學習階段,我們除了在演講廳和課室裡聽課,也要到病房打擾病人——問病歷、檢查等,也不多不少阻礙到病人休息吧。每次上課要勞煩到病人,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在教授和醫生面前更生怕會令病人不舒服。

可能是這個原因吧,所以我和病人溝通時總會和平時有點不同:不再是大大咧咧、毫無顧慮,反而有點像小時候做義工探望老人院的模樣,微笑點頭、放輕語調,對方面色稍稍有變,就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問症時也不敢遺漏掉甚麼重要線索。

在病房沒有及時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從而被醫生問得口啞啞,是每個醫學生的噩夢吧。但對於我們的親人,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我承認我沒有。以考試讀書忙為理由不出席家庭聚會,彷彿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哪個親戚會怪罪。但前幾天中秋聚餐,我方才發現公公婆婆的身體似乎沒以往那麼靈活了、也開始要定期到老人科覆診。慢慢問著談著,語氣竟有點像在病房問症,腦裡竟自動運轉,推敲各種病症的可能。

原來老人家對自己的身體有這麼多的顧慮,原來親戚對兩老的病情有這麼多的疑惑不解來不及問醫生,原來家人健康狀況對我來說比外人的還要陌生。我一邊學習老人家身心脆弱,紙上談兵看過幾個案例以為就這樣case closed了,卻對身邊至親的真實例子視而不見。

中秋節了,放下手機和藉口,多一點關心親人吧。中秋節快樂。

圖片來源:pixabay

45. 在溫室裡讀醫的我們

讀商科的雙胞胎姊姊剛從一整年的exchange回來,眨眼間當我還在書海裡浮沉,連病房都沒多上之際,她已經final year了。看著她甫回來就忙著上班,連暑假都沒能好好休息,我忽地覺得自己沒選錯科。

大概人都愛自怨自艾,醫學生都不例外。升班了,我們最喜歡強調自己愈來愈短的暑假,和愈來愈長的上課時間,似是而非地突顯醫科課程的忙碌,卻忘記了我們剛放了三個月的長假期,幾乎無憂無慮。

週末早上姊姊難得晚起,她在睡夢中呢喃著都是上班要做的presentation;天啊我考試前都不會天天夢到細菌病症吧!閒聊時她解釋為何要在intern時表現好,加班時間比我上學時間還要長,就是為了爭取return offer。前一份intern還沒完成,就要趕著申請下一份,邊上學邊上班;星期五終於買完散水餅last day了,星期六早上又要迎來新工作的面試——

看著活脫脫半隻腳踏入職場的姊姊,我就會不期然興幸自己讀的科目可以讓我在上學時就只努力讀書,放假時就盡情玩。就算平時又多書讀又長時間上課,至少我還算是個學生,不用煩心工作的事情,不用在大學時已經擔心畢業變失業。

更何況,我現在讀的都是我感興趣的課題啊。醫學博大精深,每個人都bound to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我不用像其他人為了分數追隨好grade的course,花精力讀又無興趣又沈悶的課,都是值得感恩的吧。

所以,已經上學一個星期的我,大概應該停止在「半工讀」姊姊面前大喊上學「好辛苦」了吧。始終能專心致志跟隨預定的時間表上學,而不用特意排day off,好讓自己能同時上班做part time,這樣才是我想要過的學生生活吧。能在溫室裡待多幾年,不用預演職場的艱辛,在我而言都是幸福的。

圖片來源:pravsworld.com

太多香港人沉默、虛偽、不走正直道路。

「鄭松泰指,熱血公民的落敗是因為太多香港人沉默、虛偽、不走正直道路。」

有無之前話棄選係侮辱選民既人interpret下呢句?我對民主既解讀係只要選民用自由意志做既選擇都值得尊重,只要唔係受擺佈/要同人交待,就算佢真心誠意投建制,我都唔覺得佢既決定要比人指責。

說服唔到人投你,就話人地虛偽、不正直,係非常之唔尊重選民既行為。如果呢班人繼續「逆我者左膠、港豬」,而唔反省下自己呢套宣傳自己既方法可唔可以吸引選民選票既話,佢以後都只會吸引一班同樣私怨行先既支持者。政治最大既藝術係遊說市民信奉你果套理念,而唔係覺得佢地會唔瞭解、「無腦」而將佢地拒諸門外然後自己畫個圈圈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政治就係一場講人氣既遊戲,永遠只有自己做得唔夠好,因為你既目標就係爭取佢地支持,邊有可能本末倒置將責任怪返落人地身上。

[期望理性討論]

親眼目睹掌心雷😬!! 

親眼目睹掌心雷😬!!
補完習,見到屋邨出面有個大叔推住個輪椅婆婆,叫佢望住個卡仔上面個人吸印就得😒
我即刻問個阿叔: 乜咁樣干預人投票得架?!
即刻比佢怒睥,問關我咩事
我唯有同個婆婆講: 佢想投邊個係佢自己選擇,唔洗同人交代,唔洗理人地吩咐
個婆婆話: 我知架喇

究竟,除左大聲質問嚇下佢地,我見到呢啲apparent violations我仲可以做啲咩???

仲嬲到adrenaline rush緊🌋

[雖然已經係我自己acc post過一次,但實在太絕望,唯有再post以洩心頭之憤]

44. 選舉迷思:「年青」,所以呢?

投票日臨近,盡點公民責任寫篇文,希望推動更多讀者真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吧。寫得個人意見,就預了有反對聲音,就當拋磚引玉一下吧。

近年政治光譜愈來愈複雜,不再只是二分化的政治環境,又有更多新人出選。這本是好事,但候選人打著「年青」的旗號宣傳,把其當成自己的賣點,又是否legit呢?

(利申:九龍西選民)

*

1. 政治新人表現比在政界打滾多年的老手差,是可體諒的。但同樣,在選民的角度而言,我們對候選人也該有比對普羅大眾高的要求吧。翻看選舉論壇,有候選人立場固是與我相彷,但能力卻不可思議地差得令人咬牙切齒——連辯論前準備資料背好稿都做不好,更諻論貼題地回應質詢了。屢屢答非所問,真讓我難以想像他們如何賺取一班忠實支持者。就是因為候選人年青,才會有更多心力去吸收日新月異的資訊吧;而非因為年青,所以選民要理所當然地接受能力根本未足以應付議會工作的候選人。

2. 我的觀察是,每每一些辯論技巧生嫩的候選人表現不佳,支持者就會以「年青沒經驗」為由為其開脫,再把話題扯至抨擊其他參選人的外貌年齡表情。誠然,年輕不是原罪,但年輕也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決定參選,就要提升自己的個人思辯能力吧,才能讓選民相信相信候選人能在立法會裡好好闡述自己的立場吧。

3. 投票,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和能力孰輕孰重?我當然希望在立法會代我發言的既是和我同一個demographic group,又和我政見相似。但我認為後者是更決定性的因素。否則,他們怎能在議會辯蠃來勢洶洶的建制派?把「年青」一項特質無限放大,令選民再次錯誤把建制反對派二分成「年老」和「年青」,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令候選人錯把「不足」當「優點」,失去改善自身,更加進步的機會。

*

今次選舉很難選,還有班煽風點火的狂熱分子在網上洗板,令人很難獨立跳出來看候選人的真正能力,是否有履行代議士角色的能耐,而非只專注他們的政治立場。

我這種太有原則的選民不會參與配票了,或者這不是為大局著想,但至少我看的是候選人整體而不是他背後代表的理念。

你同意嗎?

(講得太白似乎很容易猜得出我指哪位候選人,不過她也的確是整個組織裡的weak link,所以我想我一定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爭扎想過要怎樣投票的人吧。應該算不上是針對某位候選人的攻擊吧。)

圖片來源:QuoteDiari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