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上堂學過
Social smoker都算是煙民
不要以為自己沒上癮就能置身事外
分類: 三年級
嘉薰醫生
嘉薰醫生是我的童年回憶😍
關於他說的「參觀殮房」,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https://m.facebook.com/medstudenthk/photos/a.914081138639398.1073741827.913809045333274/933388216708690
MBBS VS MbChb
兩間醫學院可不可以停止互相攻擊
強迫孩子讀醫?
醫生協會對美國醫生的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回答「不建議」。
–
其實我都不建議沒興趣的學弟妹讀醫,因為很難捱過求學六年…

35. 人在墨西哥(五):毒癮是如何開始的
前篇文中有同學留言問墨西哥最盛行的是那類毒品,實況是我也不知道,所以就趁著在戒毒所的一天用生澀的西班牙語,問女孩她們如何開始吸毒上癮。因為我聽得懂她們的母語,不用經人翻譯,也不用她們勉強用英語說自己的故事,所以她們都很樂意跟我分享。
墨西哥是毒品生產地,所以墨西哥人要接觸到毒品易如反掌。她們說每幾條街就有一個店舖專做毒品交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open secret。警察也知道,但他們會收受賄款,對這些毒品拆家隻眼開隻眼閉。女孩A跟我坦言,自己在學校也有份販賣毒品,很多女孩第一次接觸毒品,就在學校裡。
此外,家庭也是很關鍵的因素。A的父母離異,她母親再嫁幾次,之後她跟父親居住。可惜她父親又大麻又安非他命,耳濡目染下她也覺得吸毒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後來父親戒毒,到現在已經limpio(完全不吸毒)7年了,但她卻再學校開始吸食大麻。她告訴我,現在父親是她的榜樣,她再也不要進戒毒所了,她要追回失去的6個月。
之前說過,墨西哥很多單親媽媽,可能跟不同的男友育有一堆孩子。女孩B說她小時候曾被母親的男友性侵,但不能告訴任何人,所以後來才會自我封閉,並嘗試毒品。也有單親媽媽自己也是癮君子,懷孕時、照顧孩子時大麻不離口,後來才發覺自己的下一代也染上毒癮,並把女兒送來戒毒所。
她們說墨西哥六成人都曾經被毒品操控,最多人吸的是「冰毒」。跟我相處的女孩年級比較小,從十二三歲到二十幾歲,大多只是吸大麻上癮。沒錯有些人說大麻不是毒品,是合法的,跟煙酒一樣小吃無妨,但我目睹的這些女孩,卻因為毒品放棄了她們的將來,並被迫與子女丈夫男朋友分離,直到完全戒除毒癮為止。
毒品問題也不是墨西哥獨有,美國才是墨西哥毒梟最大的市場。女孩C來自美國,一句西班牙語也不懂,被母親騙來這裡強制戒毒。她說高中一年級她是個乖乖女,後來因為男友慫恿,開始吸大麻,越吸越兇,後來懷上兒子後仍然完全不能自制。她戲說自己的兒子是「drug baby」,她最thankful最感恩的事,就是現在六個月大的兒子精靈活潑,沒有甚麼大毛病(長遠的事,誰清楚呢?)。
踏進戒毒所之前,我以為裡面的都是生人勿近的壞女孩;甚至對於跟她們面對面傾談有點害怕。但其實她們很多年級都比我小,卻濃妝艷抹,看上來比我還成熟。女孩之間談天的時候說得最多就是自己的家人,很多與我年紀相若,卻已經有兩三個孩子。她們說起子女,無不淚流滿面,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她們看似成熟,但談吐行為仍然是純真青春的。
牧師說根據經驗,8成從戒毒所「畢業」的人都會重回舊路。我衷心希望,也在那天握著這些女孩的手告訴她們,我希望她們是餘下的2成人,不要再回來這裡浪費時間了。
圖片來源:另一個我去的戒毒中心門口,專門提供服務予未成年的男孩。

33. 人在墨西哥(三):一牆之隔
美國總統候選人Donald Trump又很多出位的言論,最令人瞠目的是這個:他要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建一道牆,非常高非常堅固,而且要墨西哥付錢。
–We’re going to do a wall; we’re going to have a big, fat beautiful door on the wall; we’re going to have people come in, but they’re going to come in legally.
–Mexico’s going to pay for the wall.
我的寄住家庭來自美國,現在長住墨西哥。他們說Trump對邊境的狀況簡直一無所知。兩國之間的關口使用率極高,如果要關掉關口不讓人進出,或者令過境比現在更麻煩的話,投訴的人一定不少。
我跟隨寄住家庭乘車來回San Ysidro邊境, 一如預料,從墨西哥到美國大排長龍,過關共用了三個小時。經常來往邊境的美國公民可以使用捷徑,但我這個外國人就要跟隨其他墨西哥人排長龍了。有些美國人喜歡墨西哥的邊境城市Tijuana(蒂華納)的房價低、美食多,每天來回邊境工作。也有些墨西哥人星期一至五留在薪水較高的美國工作,週末才回家一家團聚。
儘管兩地人口交通頻繁,但美國對從墨西哥來的遊客絕不手軟。如果美國關員檢查證件後對你的車輛感懷疑,他可以叫你駛去「secondary inspection」,用高科技的X光機檢查你是否有攜帶武器、毒品等。
相反,從美國進墨西哥一方,則完全不需等候。他們不用看你的護照,甚至不在乎誰進了自己的過境,只關心你是否帶有超額貨品或現金,好抽取稅項。墨西哥海關也貫徹拉丁美洲人懶懶閒閒的作風,檢查時一臉「等收工」的樣子,但是這點已經與鄰國極大對比了。
Donald Trump這個共和黨候選人真的莫名其妙,無端端罔顧事實,煽動種族對立情緒,卻不知道來回邊境的人最希望的是能縮短通關時間,令兩地來往更加方便,同時保護國家境內安全。以為建一道高牆,就能解決問題世界和平,是甚麼鬼話。
圖片來源:america.aljazeera.com/
電話沒電,拍不到相,惟有偷圖 ☹ 相片左邊是近San Diego的美國國境,一牆之隔的右邊是墨西哥邊境城市Tijuana。

34. 人在墨西哥(四):在戒毒所的一天
這兩個星期多次去女性戒毒所,旁聽一對一的輔導環節,總覺得我只像個遊客,從外面一個小孔窺看究竟。既然一場來到,應該可以觀察更多的。所以,我大膽問戒毒所的負責人能否讓我在戒毒所待一整天,瞭解她們每天生活是怎樣過的。
當然,她們從來沒遇過任何人,想瞭解她們這些drogadictas的生活。所以有個女孩一看見我,驚訝地用英語問:「Are you institutionalised?」心想沒有毒癮的亞洲女孩,怎麼會自願一整天在小小的中心內遊蕩,又努力用本地語言跟她們對話。
因為墨西哥的戒毒中心和美國的不同,前者重門深鎖,女孩如果嘗試逃走會被抓回來,關到小房子裡「detox」;但美國的來去自如,如果妳毒癮發作又不像留在中心裡,妳可以隨時離開。所以戒毒中心裡除了墨西哥人外,也有一些美國女孩,被父母送到這裡戒除毒癮。
7時正,所有人都要起床,收拾床單被鋪。這裡8至10人一間房間,共用一個大櫃子裝自己的物件,床與床之間只有小小的通道讓人窄著身走過。中心職員跟她們睡同一個地方,所以互相感情不錯,女孩也會尊重和服從職員的指示。
之後,所有人輪流梳洗。由於只有三格沐浴區,所以每個人最多只可以洗澡3分鐘。她們很多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這裡囚犯似的生活習慣,令她們一開始會不太習慣。
9-10時是外面訪客進來進行活動的時間,由於我探訪的戒毒所有宗教背景,所以不時有牧師進來帶領活動、講道等。我進去的一天就有一個牧師來分享,她們對見到外人很興奮,因為這是她們唯一脫離刻板戒毒所生活的機會。
經過一整個早上,10時才是吃早餐的時間。這也是拉丁美洲人一貫的生活作息時間表。有位女孩告訴我,她住過4個不同的戒毒所(就是說她已經3次戒毒失敗),這裡的食物是最好的。有些中心只派麵包、tortilla、豆茸等最基本果腹的食物,每天如是,令女孩只想逃離這個監獄。這裡早餐由職員監督女孩輪流煮食,都是墨西哥家常菜,例如那天我就吃了chilaquiles(炒tortilla),好吃得不得了。
11-1時是做功課或寫信的時間。由於戒毒所對外封閉,女孩只有星期天才能見家人幾小時。所以很多女孩都說,一個星期一次的探訪時間是她們最期待的事。平常她們想與家人、男朋友、子女溝通,都只能寫信。另外,戒毒所的心理學家會定期面見女孩,並根據她們的情況給予功課,大多為閱讀勵志文章、過來人分享,自我反省,目標設定等。女孩可以在空閒時間自行完成。
1-3時是一共2個小時的Junta de terapia,粗略翻譯作「治療小組」吧!她們事先警告我這個環節會很悶,並貼心地為我搬來有軟墊的椅子,讓我跟她們一起在房間裡排排坐。坐哪裡也有講究,越新來的女生坐得離門口越遠,房間最後一排是職員與早進戒毒所的女生坐的,好監察沒有女孩藉機逃走。
她們說治療每天如是,職員會定一個主題,如自我封閉、暴力、上癮等,讓女孩逐個出去講自己的經歷。很多女孩一住會至少住三個月,甚至一年,每天聽著說著相似的故事,其實挺沈悶的吧!的確很多女孩都覺得這個每天一式一樣,甚至週六3小時的環節很難捱,但也有人主動跟我說,吸毒成癮的她們大多都會想很多東西、鑽牛角尖,但很少將自己的想法宣之於口,也不習慣向他人傾訴自己的心事。治療小組正好給她們機會練習放開胸懷。
3時正,我們終於吃午飯。但由於早餐太晚吃,我其實不太肚餓,所以我也吃不完Mexican portion的大碗飯。午餐是雞湯飯,每人一隻大雞腿,加上數片tortilla(墨西哥薄餅是當地人的主要食糧,配甚麼吃都可以,甚至有飯的正餐也可以用tortilla捲雞、點湯吃) 。也有女孩自己拿生洋蔥、Jalapeños(墨西哥辣椒)加料調味。食物比我想象的多元化而且大分,她們說有時候還會有pizza、pasta、pancakes等美式食物,難怪有人說這裡給她們的感覺沒其他戒毒中心那麼似監獄了。
午飯之後就是自由時間。如果沒有人探訪,搞活動,女孩一天中有很多空閒時間。她們固然會睡午覺、談天、看雜誌、發呆,但更多的會圍在一起吸煙。在這裡,煙支就是貨幣,職員知道但不會明言禁止。一到休息時間,一班早進戒毒所的女生圍坐到天井裡僅有的幾張椅子上「呼吸」,原本坐著的人(包括我)都要讓座給她們,好在有其他人提醒我。 😛
之後一直到晚上吃晚餐,她們都是無所事事。我一天下來最大的感想是:為甚麼要給她們這麼多空閒時間,一方面浪費她們的青春,另一方面讓她們習慣了沒有毒品的受保護環境,令她們返回社會後難以適應,再次惹上毒癮。她們不是囚犯,本應該善用這段在戒毒中心的時間好好學習一技之長,而不是整天都遊手好閒,滿腦子都是毒品。更無奈的是她們在中心交了朋友後,卻在離開中心後再也不能見到她們。
我不知道香港戒毒所裡的一天是怎樣過的,有其他更好的rehab節目嗎?這個中心已經算是墨西哥境內比較好的一所,回香港後我也希望可以到香港的中心參觀瞭解。如果有人有類似的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圖片來源:戒毒所的大閘
因為進去中心後就不能拍照(甚至手機也要鎖起以防女孩偷偷打求救電話),所以照片欠奉 :S

32. 人在墨西哥(二):華人、廣東話的存在價值
來到這裡一個星期,寄住在一個美國到墨西哥的牧師家庭裡,說得最多的不是西班牙語,反而是英語,因為他們一家以英語溝通 。但原來廣東話在這裡大有市場。
我住的城市裡隨處可見中國餐館,很多墨西哥小孩子都笑着跟我說「¡Me gusta la comida china!」(當然他們對中餐的概念與我們的不同)。華人在這裡多數經營餐館生意,因為「美國夢」來墨西哥,希望以此為踏腳石,移民到鄰近的美國生活。他們見移民到外國的同鄉回到鄉下可以大排筵席,以為外國很多機會;但過到這邊卻發現這裡生活並不容易,帶回鄉的已經是自己全部的積蓄,有苦自己知。
很多中國人來墨西哥時已經人到中年,要重新學習語言,吃截然不同的墨西哥菜,其實是一大挑戰。很多華人小朋友到這裡,一般很難升上大學,只能繼續在餐館靠小費過活。這裡的華人一般都不慣請墨西哥本地人,因為他們上班很隨心,喜歡上就上,不喜歡就請假也不用直接不上班,與我們的文化截然不同。
寄住家庭覺得我初來報道,一定吃不慣墨西哥餸菜,天天以tortilla(薄餅)代替米飯,天天吃fijote(豆)和湯;堅持要帶我吃中國菜,說「Chinese」。 在中國餐館聽著老闆和伙計用廣東話交談,感覺很有趣。來墨西哥的華人大多說廣東話(白話)、台山話等,因此我見到他們會有一份莫名的親切感。
但你以為在這「遙遠的他鄉」,本地人不懂分辨中文的各種分支語言嗎?原來不是,他們認定「cantonés」和「 mandarín」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在超級市場跟一個本地人搭訕(這在拉丁美洲國家很普遍,陌生人在街上可以就此談話談上個多小時,所以他們常常遲到lol),他說要學習廣東話。
我很驚訝:為什麼不是學更多人說的普通話呢?
他說:因為很多來買東西的華人老婆婆不懂說西班牙語,他們只會說廣東話。說普通話根本不能跟他們溝通到啊!
而且,他們數我會說的語言時,會把廣東話和普通話分開計,所以我竟然懂四種語言了!簡直可以跟這邊的華人移民相提並論了,分別是他們的英語普普通通,我的西班牙語還需練習。但相信兩個月過後,我的語文能力會有所進步。當然,廣東話在眾多語言來說是比較難的,如果我可以以此為母語,學習較簡單的Romance language(羅曼系語族)就沒那麼困難了。
所以嘛,人在外地還聽到外國人說廣東話是多麼獨特和值得存在、值得學習,也是幾高興的。 :)
P.S. 如果你到拉丁美洲聽到人叫你Chinito/a,不要覺得冒犯,因為這是他們對亞洲人樣的朋友親切的稱呼。這時只要說Gracias(多謝)就可以啦,至於會否順便略略解析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分別,就視乎你的西班牙語造詣了。:P
P.S.S. 很多墨西哥人說中文很像一個個小屋子,我是第一次聽這個比喻,又幾貼切,哈哈。:D
圖片來源:http://www.mx-df.net/ 這時墨西哥人印象中的中餐,這已經算幾正宗的了。上回我去中餐館看到的所謂「中餐」,更加不像原形。 😛

33. 人在墨西哥(三):一牆之隔
美國總統候選人Donald Trump又很多出位的言論,最令人瞠目的是這個:他要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建一道牆,非常高非常堅固,而且要墨西哥付錢。
–We’re going to do a wall; we’re going to have a big, fat beautiful door on the wall; we’re going to have people come in, but they’re going to come in legally.
–Mexico’s going to pay for the wall.
我的寄住家庭來自美國,現在長住墨西哥。他們說Trump對邊境的狀況簡直一無所知。兩國之間的關口使用率極高,如果要關掉關口不讓人進出,或者令過境比現在更麻煩的話,投訴的人一定不少。
我跟隨寄住家庭乘車來回San Ysidro邊境, 一如預料,從墨西哥到美國大排長龍,過關共用了三個小時。經常來往邊境的美國公民可以使用捷徑,但我這個外國人就要跟隨其他墨西哥人排長龍了。有些美國人喜歡墨西哥的邊境城市Tijuana(蒂華納)的房價低、美食多,每天來回邊境工作。也有些墨西哥人星期一至五留在薪水較高的美國工作,週末才回家一家團聚。
儘管兩地人口交通頻繁,但美國對從墨西哥來的遊客絕不手軟。如果美國關員檢查證件後對你的車輛感懷疑,他可以叫你駛去「secondary inspection」,用高科技的X光機檢查你是否有攜帶武器、毒品等。
相反,從美國進墨西哥一方,則完全不需等候。他們不用看你的護照,甚至不在乎誰進了自己的國境,只關心你是否帶有超額貨品或現金,好抽取稅項。墨西哥海關也貫徹拉丁美洲人懶懶閒閒的作風,檢查時一臉「等收工」的樣子,單是這點已經與鄰國極大對比了。
Donald Trump這個共和黨候選人真的莫名其妙,無端端罔顧事實,煽動種族對立情緒,卻不知道來回邊境的人最希望的是能縮短通關時間,令兩地來往更加方便,同時保護國家境內安全。以為建一道高牆,就能解決問題世界和平,是甚麼鬼話。
圖片來源:america.aljazeera.com/
電話沒電,拍不到相,惟有偷圖 ☹ 相片左邊是近San Diego的美國國境,一牆之隔的右邊是墨西哥邊境城市Tijuana。

31. 人在墨西哥(一): 前言、有關戒毒中心
這星期來,我斷斷續續上載了數幅在墨西哥的相片,但從沒有解釋我去這個「看似」很危險國家的原因。
在六年醫科課程的中間,即是理論課(Pre-clinical years)與臨床課(Clinical years)的分水嶺間,我們有一個為期8星期的選修課程(Elective/Special Study Modules/SSM),讓我們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題研究。地點可以選擇香港,或者外國任何地方,前提是你要先寫好一份有說服力的proposal。
自從在中學學西班牙語開始,我就很嚮往踏足拉丁美洲,說好西班牙語、去看瑪雅文化遺跡,去感受中南美人不拘小節的風情。可惜一直找不到旅伴,而家人又不讓我讀遊,唯有一直拖到現在。
我這個SSM其中一個目的是瞭解墨西哥的毒品問題,和他們的戒毒康復服務。有幸能透過教會聯絡上一位在墨西哥近邊境小鎮Ensenada居住的牧師,他和幾所戒毒中心*的職員素有交情,能讓我親身接觸曾經服食毒品的ex-addicts,體驗他們的生活。
在這三個星期,我會到三個戒毒中心,分別提供服務予成年男人、女性與少年男生。這些中心不是自出自入門常開──誰進來、逗留多久、做甚麼,全部都有明文規定,所以我可以有機會進入中心聽他們的故事,是很難能可貴的機會。
這裡的院友大部分都是被家人逼或哄騙進來的,只有極少數不請自來,主動要求戒毒服務,因為這裡的戒毒所重門深鎖,院友基本上就好像囚犯,在治療期間(一般是3至6個月不等)不能離開中心。可惜很多人一離開戒毒中心就會重投毒癮,然後再進來接受治療,重重覆覆令他們對自己很失望,覺得自己辜負家人和職員的期望,無奈又擺脫不了毒品的魔掌。
原因是墨西哥本來就是專門製造毒品的原產地,除了售往附近最大的市場美國外,一大部分毒品在本地大有市場。學校是毒品拆家販毒的好地方,不少學生離開戒毒中心後重返校園,卻是回到他們一開始接觸毒品的地方。另外,墨西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父母要外出打工餬口,惟有用金錢、物質補償,令青少年能輕易購買毒品,從而成癮。這裡也有很多「單親媽媽」,很多女孩在十幾二十歲已經有孩子,但男友不願結婚;又或者丈夫說要去美國打工,去了之後一去沒回頭,原來丈夫取得美國人身份後就留在當地再結婚,拋棄在墨西哥的糟糠之妻。在戒毒中心就有很多女孩有類似的背景。
總之,墨西哥就是一個存在很多問題的國家。不過放心,這裡不危險,沒有傳說中光天白日在街頭槍戰的情景。至少到現在我都沒有遇過任何有敵意的本地人,反而熱情邀請我到他們家住一晚的人卻很多。所以不用擔心。有更多感想分享的話,我會再寫第二篇,反正這裡生活悠閒,我時間多的是。:)
*戒毒中心在西班牙文名叫「Tratamiento en Adicciones」,直譯英文就是Treatment of Addictions。雖然當地人都有酗酒的問題,但說到addiction一般都指藥物、毒品,因為在這裡毒品問題實在太猖狂了。
圖片解說:這是在女性戒毒中心的門口掛的一幅橫額,上面寫明負責的醫生、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的名字。進去中心後就不能拍照了,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