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

遲來地祝願大家新一年身體健康,新年快樂。感謝三年迄今有五千位讀者,願意花時間閱讀一個平凡醫學生的碎碎念。我知道一個普通instagram KOL用三個月就能賺到同樣數量的「跟隨者」,但在圖片泛濫、文字變得廉價的年代,有讀者認真閱讀我的文章並作出回應,是我很珍惜的一件事。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跟大家交流呢!

圖片攝於柬埔寨暹粒小吳哥

網誌登場

之前說過,我這個暑假的目標之一是整理好我曾經寫過的文字,archive到一個更合適的平台。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將這個專頁裡所有posts轉貼到這個網誌,也分好類,方便讀者跟我自己翻看。Facebook另一個麻煩之處是想重看讀者在舊帖文的回應是要一路scroll到最低,很不方便。所以我也把各帖文的超連結一併複製到網站裡。

只是兩年前的事吧,翻看舊文時也訝異自己心態、知識、經驗上的成長。感謝所有讀者跟我一起走過這段路,也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

以後也會主要在Facebook更新,定期把帖文轉載到網頁裡,希望能為自己的青春留一點紀錄。:)

17. 對突如其來的評論的幾點回應

我沒想過自己粗絀的文筆能獲這麼多的關注和轉載,本來只是想記錄下一些想法和見聞,在友儕間傳閱。開始寫作時不打算沾政治,始終題材敏感而且引起的迴響有正有反,我害怕面對批評呢。但你不去沾染政治,社會上的不公義也可自己找上你。既然我已經建立了這樣的平台讓我發佈所思所想,那為我所鍾愛的社會略盡綿力,也是理所當然的。

有人問為甚麼我只抱怨學生受委屈,卻不解釋我們行動背後的理念。其實當初寫這篇文章,只想客觀地描述一下我所親身經歷的,和主流媒體所映射出的畫面有何異同。我喜歡歷史,歷史很重視第一手資料。我相信港大同學正在締造歷史,所以我要負責任地為師弟妹和不知情者留下一點記錄。寫作時不自覺加上了憤怒和論斷的語氣,卻是我嫩澀的文筆所致。我希望盡量以事論事,如果我真要浪漫化學生的行為,我會使用更義憤填膺、更propaganda式的語氣吧。

其實每人的政治取態和接受能力不同,就算我只講道理,也未必能說服讀者改變一直以來培養的價值觀。黑白之間有無數個灰,左右紅藍綠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正如我反對特首為必然校監,我認為需要檢討香港大學條例,但我不能認同罷課行動,因為我想尊重每位老師備課的努力——儘管這是學生能做到最和理非非又最激烈的抗爭手段之一。你可以覺得學生過份暴力,但他又可以覺得示威太溫和沒有成效。有人說有「等埋首副」的前車之鑑,不能就此對校委會方向性而非行動性的決定「袋住先」;也有人嫌學生得一想二,無理取鬧。在論述事實以外,我並不想為學生的行為下太多註腳,模糊文章的焦點。

重點是,一些有權之士具爭議性的行為,往往受主流媒體忽略;手無寸鐵的學生卻被塑造成暴民、易受唆擺的形象。很多事的是非對錯不能輕易判定,難道負責紀女士的救護員可以隨便透露病人私隱,來證實或反駁她的說辭嗎?旁觀者如何評價社會運動,或多或少受其所知的資訊所限。學生沒有李主席的資源去開記者會,就唯有靠我們的親身經歷去澄清。無論你是否贊同學生的行為,請不要把警察濫權、學生被拒進入校園、權貴者胡亂召喚救護車等荒誕事當作社會常態,甚至對其司空見慣、視而不見。

最後,有關我的身份。都說我害怕秋後算帳,不是所有人都有公開與權貴為敵的勇氣,所以我還是隱姓埋名好了。我只是一介平凡醫學生,大家素昧平生,如果我以為加上自己的名字可以令文章更可信,那我似乎太自滿了。如果還對我的學生身份有懷疑的話,就請看看本page裡其他文章,我不相信一個非醫學生寫得出這樣的經歷。

PS. 剛開page時打算每個珍貴的comment都認真回應,但上篇反應熱烈而我學業繁重,不能一一回覆,請見諒。

圖片來源:themetapicture.com
這幅卡通很發人深省,幾年前看過到現在還記得,套用在現今的香港還挺適合的。

11. 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

有朋友跟我說,為什麼醫學生都這麼喜歡開page寫文,這個field,好像已經飽和了。再說你自己不主動邀請他人like你的page的話,就不會有人理你寫的東西啊。

但我還是開始寫了,雖然過了三個星期已經開始懶惰,但總算嘗試過。很感恩即使我的文筆已經生疏不少,但我的週遭仍然有題材豐富我寫作的靈感。 也有不同的朋友建議我寫不同的題目。新學期剛開始,一頭栽進書本前我應該可以先找尋更多材料,寫更多。

有一個主修media的好友再三想我強調,要成立一個成功的page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為得到其他人的關注而改變自己的風格。所以我想好了,重新涉獵文字,記下當下的赤子之心和感動是重點,獲得迴響只是次要。

在新一年的伊始,大概每個人都想訂立一些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計劃),我每一年都沒有成功過。但今年我有那麼強烈的願望,希望我可以打破這個宿命,好好經營這一個徒勞無功的小計劃。

相片為香港大學醫學院對出的碧瑤灣

01. 內外全科醫學,三年級

在六年醫學生生活的第三年,我開始想要執筆,紀錄我每天上學的日常。

外間人對醫學生有太大的期望,病人甚至會拍拍你的背、握住你的手,親切的叫你醫生,儘管你已經多番解釋你只是一個甚麼也不懂、一個只求考試及格的學生。每天浮沈在無數的lecture notes裡,而你怎樣努力都不可能不被排山倒海的知識和未知之事所震攝。

在preclinical years(理論)和clinical years(臨床)學習的分水嶺中,我想要把我一開始接觸醫學時的赤子之心記下,我想要在我仍是初生之犢的時候,見證我在這裡所受的每一分感動。

我不相信星座,但雙子座的我的確常常三分鐘熱度。但願我能保持對文字的信心,相信它能準確紀錄人複雜繁亂的思緒和情感。